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10篇
  免费   7445篇
  国内免费   4826篇
医药卫生   80981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1086篇
  2022年   2217篇
  2021年   3459篇
  2020年   2924篇
  2019年   1991篇
  2018年   1998篇
  2017年   2188篇
  2016年   1845篇
  2015年   3085篇
  2014年   4044篇
  2013年   4323篇
  2012年   5815篇
  2011年   6449篇
  2010年   5271篇
  2009年   4515篇
  2008年   4872篇
  2007年   4546篇
  2006年   4054篇
  2005年   3338篇
  2004年   2469篇
  2003年   2247篇
  2002年   1832篇
  2001年   1564篇
  2000年   1222篇
  1999年   825篇
  1998年   413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熊磊教授以理脾为本,将治痰贯穿始终。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癫痫发作期治疗主以涤痰开窍,辅以理气健脾,同时配合活血化瘀通窍与平肝息风潜阳。主要选方为柴芍温胆汤、天麻钩藤饮、桃红四物汤加减;缓解期则以补肾养肝为主,兼以健脾化痰,主要选方为杞菊地黄丸合定痫丸加减,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孔慧  崔彦 《眼科新进展》2022,(9):753-756
视网膜内皮细胞(REC)是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许多眼部疾病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视网膜微血管系统有助于血-视网膜屏障的维持,这对正常的视功能至关重要。REC的改变在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重要原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REC功能障碍,包括向衰老表型改变、迁移和增殖能力增强、炎性凋亡等,最终导致无细胞毛细血管及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REC的功能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蚀冲洗粘接模式,根据牙本质表面的处理方式和选择粘接剂的不同将牙齿随机分为以下4组(n=5)进行处理,制作牙本质/树脂粘接试件:①对照组,直接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处理后粘接;②10-MDP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牙本质表面以含有磷酸酯单体10-MDP的自配底涂剂预处理;③CHX组,使用SB2处理进行粘接前,先以氯己定(CHX)预处理牙本质表面;④SBU组,使用包含10-MDP的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处理后进行粘接。通过微拉伸测试(μTBS)测试粘接强度,以X射线衍射(XRD)、原位酶谱测试表征自配10-MDP底涂剂和两种牙本质粘接剂处理的牙本质表面,分析10-MDP-钙盐形成对牙本质粘接成绩的影响。结果 微拉伸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式的粘接试件在24 h水储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经过6个月的水储后,与10-MDP组和SBU组相比,对照组的微拉伸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CHX组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XRD结果显示,在10-MDP组和SBU组均检测到10-MDP-钙盐形成的特征性峰,表明有10-MDP-钙盐的形成。原位酶谱结果显示,10-MDP组与SBU组之间混合层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区别,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HX组荧光强度低于10-MDP组与SBU组。结论 10-MDP-钙盐的形成能够保护暴露的胶原纤维不接触到MMPs而免于水解,从而增强牙本质/树脂的粘接成绩。  相似文献   
4.
5.
6.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病案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构建数据库,再使用该软件相关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①共得处方147首,涉及药物179味,累计使用频次2 164次。②使用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22味,其中前10味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山楂、葛根、枸杞子、地龙、制何首乌、川芎、石菖蒲、淫羊藿。③黄芪用量从15 g至120 g均可见,最常用剂量为30 g,常用剂量范围主要集中于30~60 g。④药物功效分类排名靠前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等。⑤高频药组前5位为丹参-黄芪、黄芪-山楂、葛根-黄芪、葛根-丹参、丹参-山楂;关联度较高的药组有地龙-黄芪、葛根-地龙-黄芪、丹参-地龙-黄芪等。⑥通过聚类分析算法提取出核心组合12个,进而演化出潜在新方6首,如"白芍、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白芥子""全蝎、菊花、蜈蚣、刺蒺藜"等。结论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用药以益气温阳、填精益髓、活血通络、息风化痰为主,重用黄芪,方以自拟芪仙通络方加减,体现出"气阳主用""脑髓阳生阴长"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健康状态的辨识是把握健康的前提。当前学界已存在专家辨识模式、标准辨识模式、数字辨识模式、智能辨识模式以及微观辨识模式等。联合多种辨识方法,构建健康状态辨识体系,形成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互参的中医健康状态个体化辨识方法是研究的趋势所在。文章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探讨了多元辨识模式、远程辨识模式、终身辨识模式、自动辨识模式的思路方法,以期促进全民健康事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 is the cornerston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 (TAPT) in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who had undergon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MethodsWe designed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study. Control group A (97 elderly ma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TEMI, whose CRUSADE scores were < 30) received aspirin, ticagrelor, and tirofiban. A total of 162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TEM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RUSADE score. Group B (69 patients with CRUSADE score > 31) received aspirin and ticagrelor. Group C (93 patients with CRUSADE score < 30) received aspirin, ticagrelor and tirofiban. P values < 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Compared to the findings in group A, post-PCI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grade 3 blood flow and 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 3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prevalent in group B (p < 0.05). When compared to groups A and C,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p < 0.05).ConclusionTAP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TEMI. However,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emorrhage in patients receiving TAPT. (Arq Bras Cardiol. 2020; [online].ahead print, P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